(相关资料图)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对1334名职场新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初入社会,57.9%的受访职场新人感觉在学校所学与实际工作需求不匹配,71.7%的受访职场新人期待用人单位加强职前培训,同时希望高校加强职业规划培训(62.4%)、社交技能培训(57.0%)、专业技能培训(54.2%)等方面的指导和支持。(5月24日《中国青年报》)
每到毕业季,不少毕业生踏出校门、步入社会,面对崭新的职业生涯,会感到有些不适应,其中学与业不匹配、社交圈难建立等问题较为普遍。对此,不少受访者都希望高校和用人单位加强各类培训,以助力大学生顺利融入职场。对大学生来说,各类所必需的指导与培训,就如连通学业与职业的一座座桥。高校和用人单位多做“搭桥”的工作,不仅是其责任意识、服务意识的重要体现,也对帮助毕业生融入社会、促进人力资源配置具有积极意义。
如何帮助大学生融入职场?这是道综合题,需要多方共同作答。一方面,要做好把脉问诊。比如工作上,是岗位不匹配还是选错了赛道?是经验不足还是能力欠缺?精准分析问题的成因,而后对症下药。另一方面,要多条腿走路。比如,高校要办好就业指导课程和职业生涯教育,在质量提升上积极挤“水分”、不断做加法。用人单位要用好职前培训、技能培训等,提升岗位需求与人才技能的适配度,使职业微循环更加畅通。社会机构还可以开展多元化职业培训、提供专业职业咨询等服务,作为有益补充。
向外找办法,更要向内求突破。换个角度看,职场说到底是个人的奋斗场、圆梦场。一定程度上,化解职场困境的过程也是个人成长发展的过程。对一些初入职场的学生来说,租房、吃饭、交友或许都成为烦恼,但也不能一味将解决问题的担子压到学校或用人单位身上。职场新人应多找内因、勤练“内功”,查漏补缺、拓展技能。撕掉了学生的身份标签,更要摆脱附着其上的惯性思维、依赖心态。或许,这才是很多人迈入职场要走好的“第一步”。(张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