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日报丨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袁隆平的故事

2023-05-30 15:15:46 来源: 新华社

打印 放大 缩小


(相关资料图)

禾下乘凉梦,一梦逐一生。他是用毕生努力发展杂交水稻的追梦人;他躬耕田野,脚踏实地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他,就是袁隆平。

今年的5月30日是第七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让我们一起重温“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动人故事。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亲历过饥馑岁月的袁隆平选择农业报国。1953年从西南农学院毕业后,袁隆平来到湖南省安江农校工作,一心扑在农学研究上。袁隆平认为,杂种优势是自然界中存在的普遍现象,可是在传统理论中,水稻恰恰没有杂交优势,它是一种自花授粉作物。一株水稻只要一开花,雄花自然就会给同株上同时开放的雌蕊柱头授粉。

1961年7月,袁隆平在安江农校周边的田里发现一株鹤立鸡群的水稻。水稻播种后,高产的性状没有再现,反而出现严重的性状分离。他根据孟德尔的豌豆实验推测,发现的这株水稻是一株天然的杂交水稻。有了这个分析以后,他就认为既然自然界能够长出天然杂交稻,在自然界应该也可以找到雄花是败育的、雌花是正常的天然雄性不育株,那么人工也可以培育出杂交稻。

为了寻找天然雄性不育水稻,1964年到1965年,在安江农校附近的稻田里,袁隆平一垄垄、一行行地检查了几十万株稻穗。他冒着高温,在田里晕倒了爬起来继续找,坚持不懈地找了两年,终于找到了6株天然雄性不育稻株。他立刻利用它们反复试验、反复论证。

此后,袁隆平与他的学生李必湖、尹华奇成立“三人科研小组”,开始了水稻雄性不孕性的研究。1964年到1970年间,袁隆平师徒几人用栽培稻的雄性不育株,先后与近1000个品种做了3000多个杂交试验,以期在后代中获得稳定的雄性不育水稻。但结果却不太令人满意,达不到始终保持不育。这也意味着无法进行大规模生产。

袁隆平反复思索、比较,敏锐地意识到,他们所用的杂交材料,亲缘关系还是比较近,如果再把杂交材料的亲缘关系拉大,用一种远缘的野生稻与栽培稻进行杂交,效果也许会更好。

1970年,袁隆平的助手在海南南红农场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在当地一处沼泽中发现了后来被称为“野败”的雄性不育野生稻。袁隆平以它为母本,培育出了200多粒“野败”的第二代不育株稻种种子。从第一株天然杂交稻到“野败”,经历了将近十年时间,杂交水稻研究终于找到了突破口。

像袁隆平一样,我国一代又一代科学家怀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凭借精湛的学术造诣、宽广的科学视野,前赴后继、接续奋斗,为祖国和人民作出了彪炳史册的重大贡献。

编辑: sj004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天天日报丨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袁隆平的故事
藏羚羊给人类的一封信
谁是降低“碳关税”最具潜质的解药?-每日信息
二十余年厚积薄发 辽宁跻身半导体装备产业第一阵营
速讯:小草莓名气大
全球热点评!机票燃油附加费年内第三次下降
深市三大核心指数调整样本股 6月12日实施-环球速递
社区干部平均月薪2万?当地回应:只算中等水平
白酒的品鉴技巧:5个步骤,成为一名优雅的白酒品鉴师!
2023中国(苏州)演出交易会开幕
环球今热点:最高法与全国妇联共同发布保护未成年人权益司法救助典型案例
最高法与全国妇联共同发布保护未成年人权益司法救助典型案例
最高法与全国妇联共同发布保护未成年人权益司法救助典型案例
全球实时:中国星辰 | 发挥各自特长和优势 跨代组合新起点再出发
6·18物流战蔓延B端市场 当前时讯
焦点!黑龙江鹤岗:老煤城渐多“新风景”
大江南北,美味再升级
数博会“数字经济创新与繁荣”高端对话举办
荣耀赵明:智能手机摄影摄像不能被过度美颜所左右 播报
全力打造“数字家园”新范式 静安区临汾路街道“三减、三增”让数据“跑起来”
环球今亮点!“618”预售展现消费回暖趋势,互联网电商版块走强
安东尼奥·伊达尔戈_今日视点
灵石腐植酸专业镇专场推介会在上海举行
中国星辰 | 发挥各自特长和优势 跨代组合新起点再出发
米蛾幼虫图片_米蛾 世界快报
如何采用一系列连接器来满足综合性电动车充电基础设施的需要
当前资讯!封面有数丨“六一”将至亲子户外游学“出圈”逛景区“遛娃”大增2.8倍
目前最好的大樱桃品种是 目前最好的大樱桃品种 天天新视野
高端装备中心赵家村:“点单监督”聚焦群众最关心的事
内乡县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组织开展联片教研活动_天天速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