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苹果、华为、小米……智能汽车、自动驾驶已成科技巨头们的兵家必争之地,腾讯这个中国互联网巨头,却似乎一直在门外徘徊。
7月11日,腾讯与戴姆勒大中华区签署合作备忘录,将重点在高级别自动驾驶领域展开合作。再具体一些,还有云服务、车联网安全等,腾讯都会给予戴姆勒支持。
就在上个月底,腾讯还发布了腾讯智能汽车云,以及“车云一体化”产品战略。
用腾讯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EO汤道生的话说,腾讯要为汽车行业提供低门槛的定制化平台与工具链,让云成为智能汽车的新生产力。
落到实处,主要是腾讯为车企赋能、打造智慧座舱、腾讯出行服务小程序等,软件服务应用场景为主。
而从科技巨头入局智能汽车的路径来看,软件赋能只是很小一部分,自动驾驶技术研发、智能汽车制造、车路协同才可能是掌握未来主动权的核心。
与其他科技巨头们纷纷入场,烧钱造车相比,腾讯的动作有些缓慢、保守。业内也一直心有疑惑:腾讯会不会错过这场智能汽车盛宴?
即使是腾讯云,目前在智能汽车领域也不领先。沙利文报告显示,在汽车云行业市场(IaaS+PaaS)里,包括自动驾驶、车路协同、车联网,份额第一的是华为云,占比22.8%,其次是阿里云,占比为21.5%,百度智能云和腾讯云,分别以13.1%、13.7%的市场份额分列三、四位。
在腾讯身后,字节跳动也推出了汽车云业务,其目标是要在2025年之前,整体营收追赶腾讯。
在智能座舱方面,市场更是斗得正欢。车企按照已经采用的生态系统各自划分阵营。比如说百度系的威马、集度,阿里系的上汽、小鹏,华为系的极狐、问界等。蔚来和特斯拉走的则是自研的路子。
有野心的科技公司、主流车企也都在研发自己的自动驾驶技术。比如谷歌、百度、华为、特斯拉。
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曾表示,不会和华为等第三方公司合作自动驾驶,因为在接受了第三方的整体解决方案之后,“它成了灵魂,而上汽成了躯体”。不过到了今年5月,上汽似乎还是把“灵魂”交到了别人手中,与美国移动平台赛轮思合作起了Robotaxi。
只有能应用的自动驾驶才是真正的自动驾驶。最后,科技公司自己造车(或代工)似乎成为必然。已入场汽车的科技大佬们,均不同程度地深度切入造车一线,尤其是智能硬件、自动驾驶技术领域。
曾经信誓旦旦说百度不造车的李彦宏,还是与吉利合作,成立了集度,下场造车;华为与最近改名为赛力斯的小康股份的合作,其实已经算代工造车了;小米更是自己成立了汽车公司,在北京建厂了。雷军也称造车是他“最后一役”。
小鹏、智己的背后,也都站着阿里巴巴,阿里巴巴与上汽集团也有深入合作。
通过资金入股、技术赋能、代工制造或是亲身下场,建立起与车企之间的的联结。以至于科技巨头“不造车”的承诺,已然成了文字游戏。
这样的背景下,同是科技巨头的腾讯,看上去一直飘零在造车的云端。
腾讯不是没有想过“造车”。早在2015年,腾讯就与富士康、和谐汽车一道,成立了和谐福腾。但一年后因为股东在发展方向上的分歧,富士康与腾讯双双撤资。
随后腾讯似乎换了个方向,财务投资成为主流。其至今还是蔚来的第二大股东,还一度持有特斯拉5%以上的股份(目前已清仓)。
但除了这些云上业务和财务投资,腾讯似乎并无其他作为了。
当前,新能源产业、智能汽车已从电气化的上半场,走向智能化的下半场。产业链上下游的玩家们的都在摩拳擦掌,意图成为智能汽车新的霸主。
人类社会也正从移动互联网时代,快速奔向物联网时代。正如马斯克所言,汽车从来不只是汽车,“可以说特斯拉是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公司,我们的汽车差不多算是有轮子的半感知机器人”。
百度李彦宏便是深谙这一点,早在九前就布局自动驾驶,想让百度实现第二春,站在未来新世界的主场里。华为从通讯运营商到手机制造商再到汽车公司,也是瞄准了这个方向。
腾讯在智能汽车领域,会止步于腾讯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