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南京7月13日消息,天邦食品2021年生猪出栏量达428万头,位居全国前十位。但2021年下半年以来,行业持续下行,天邦生猪养殖业务也受到影响。天邦食品在业绩预告中表示,公司2022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扭亏为盈,主要贡献来自转让子公司51%股权产生的投资收益13.94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仍然为负数,主要来自生猪养殖业务亏损。
【资料图】
天邦如何看待当前市场走势?企业在脱困上有哪些部署?下一步的发力方向又在哪里?记者近日专访了天邦食品董事长张邦辉,听一听他的解读。
多因素促成猪肉供给紧张,下半年猪价或保持高位自2022年3月份下旬以来,全国生猪价格“涨”声不断,近期更出现快速上涨态势。张邦辉认为,当前价格上涨主要由供给不足造成。
“去年四季度到今年一季度,受天气等因素影响,仔猪存活率降低。加之去年国内生猪价格持续下探,大多数中小企业经受不住亏损纷纷离场,加剧了当前生猪供应的紧张局面。”张邦辉说。
张邦辉认为,当前行业热议的猪周期上行拐点是否到来值得商榷。一方面,去年以来猪价下行促行业洗牌,行业集中度快速提升。发达国家的经验显示,行业集中度越高,猪肉价格就会越平稳。另一方面,国内上一轮产能扩张见顶,各大养殖企业进入提质增效阶段,纷纷在提升养殖效率、增加边际收益方面下功夫,这意味着从中长期看,生猪供应有保障,而猪肉消费需求也不存在大幅度提升的基础条件。
但张邦辉认为,去年行业寒冬带来的产能出清或超出很多人预期,天邦目前有过半产能闲置。此外,在猪肉价格上涨情况下养猪用料量还出现下跌,判断行业总体空栏量也在高位。“综合来看,供给下降是猪肉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按照补栏至少需要11个月的经验看,今年下半年猪价或维持高位。”张邦辉说。
7月9日,江苏连云港,消费者在赣榆区的一家超市内选购猪肉。视觉中国 图
科学养猪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天邦食品2022年一季报显示,公司主营收入16.4亿元,同比下降51.89%;归母净利润-6.74亿元,同比由盈转亏。张邦辉认为,这与公司前几年快速扩张有着直接关系。“由于生物安全相关措施没有跟上,在蓝耳病、流行性腹泻等疫病影响下,企业能繁母猪、肥猪病死率提升,这也是我们目前正在加快补齐的短板方向。”
张邦辉表示,天邦在2014年引进源于美国孟山都的优质种猪资源,PSY(每头母猪每年所能提供的断奶仔猪头数)可达到35,且能在150日左右达到135公斤,FCR(料肉比)可望低于2.0,均优于行业平均水平。“但优质种猪对生活环境要求高,倒逼我们加大在生物安全、猪舍舒适度等方面的投入。”张邦辉说。
据悉,天邦食品正加快探索信息化养猪新模式。目前天邦利用猪舍内安装的传感器、摄像头等设备,结合图像识别等技术,可跟踪每头猪的体温、饮水频率、背膘等情况。同时,通过料塔称重、电子耳标等技术,推动生猪养殖的全程追溯管理。
“随着行业集中度的提升,未来企业间的竞争将集中在‘卓越成本’比拼上,通过科技投入提升生猪存活率、生长效率,不仅仅有利于企业发展,对国家减少资源浪费也具有积极意义。”张邦辉说。
聚焦主业发展 向下延长产业链
6月21日,天邦发布公告称,拟将持有的主要从事种猪业务的史记生物技术(南京)有限公司51%股权转让给由史记生物管理层和员工为主导的三亚史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完成后史记生物将不再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这是继2021年天邦剥离饲料、疫苗等业务后的另一大动作。
“我们希望整合相关行业的资源,来获得高质量、低成本的上游供应链优势。”张邦辉说,目前公司计划在推动养殖设施改造升级的同时,持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计划通过基因改良、饲料优化等措施提升能繁母猪的PSY值,让孟山都的基因优势进一步发挥。与此同时,天邦还在养殖基础上积极布局猪肉加工等下游环节,延长产业链条。
今年6月,天邦股份旗下拾分味道(临泉)食品有限公司年产500万头生猪屠宰深加工项目一期建成投产。张邦辉介绍,该工厂通过待宰静养、喷淋除臭和福利屠宰等,最大限度降低应激反应对肉品风味的负面影响;5℃分割环境和全程微生物管控大大延长货架期;同时通过严格在线检验检疫程序确保品质。“通过从养殖到屠宰再到加工的上下游打通,精分割、深加工将为猪肉创造更多附加值。”
张邦辉说,随着企业生产效率的提升,今年全年生猪出栏量计划达400万头以上,年内企业或将扭亏为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