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大部分人的工作就截止到今天了,7月28日……确实是讲这些也比较难讲出口,但是今天这个情形下也是很无奈来跟大家做这样的一个沟通。”一段每日优鲜HR的录音广为流传。
刚上市一年,首创前置仓模式的生鲜电商每日优鲜,突然陷入“原地解散”危机之中。
【资料图】
7月28日,每日优鲜在全国范围内关停“30分钟极速达”业务,公司突然被曝面临“解散危机”。每日优鲜APP在包括北京、上海、天津等多地已无法下单,在线客服页面显示暂无客服在线。
7月28日晚间,每日优鲜官网发布公告称,7月14日公司与山西东辉集团达成股权战略投资合作协议,山西东辉集团同意对其进行2亿元的股权投资。截至28日,该交易尚未完成,公司也未收到山西东辉的任何资金。因此,公司不得不对其可持续发展的业务战略进行重大调整,包括暂时关闭前置仓的极速达服务,并优化员工。
公告称,预计这些重大调整将对公司的财务业绩产生重大不利影响。截至2021年9月30日的9个月,前置仓业务贡献了公司总净收入的85%。公司将根据融资和其业务的发展决定是否以及何时重新开放极速达业务。公司将全力维持次日达业务、智能生鲜业务和零售云业务的正常运营。
每日优鲜成立于2014年10月,由Missfresh HK Limited全资持股。2015年,在一二线城市首创“前置仓”生鲜到家的商业模式,推出“最快30分钟达”服务。每日优鲜于2021年6月在美股上市,但上市当日遭遇破发,随后股价一路下跌。
今年以来,每日优鲜负面缠身。包括供应商欠款不断、收纳斯达克“退市”通知函、3天连续关闭9城业务等,今年以来每日优鲜股价下跌97.3%,截至7月28日收盘,每日优鲜报0.14美元,跌42.55%。7月29日美股盘前,每日优鲜跌逾7%。
7月29日,据《中国企业家》报道,每日优鲜创始人徐正否认“跑路传闻”,称自己一直在国内。
资金链突然断裂,员工原地解散7月28日,有消息称生鲜电商每日优鲜内部宣布公司解散。
当天晚间,每日优鲜相关负责人向澎湃新闻记者回应称,在实现盈利的大目标下,公司对业务及组织进行调整。次日达、智慧菜场、零售云等业务不受影响。由于业务调整,部分员工离职,公司目前正积极寻求一切可能的方案,最大限度保障员工权益。
有内部人员向记者表示,目前还有同事在职。也有员工称,公司并未完全解散,网传不实。
据网传的每日优鲜HR与员工的沟通录音显示,公司新一轮融资尚未到账,无法于约定期限支付员工被拖欠工资。HR称,会努力争取发放,还有一些其他的变现路径,比如一些实物的资产和股权。
在网传的录音中,每日优鲜的HR表示,大部分人的工作截至7月28日,HR会在后续成立专属小组,包括离职证明的获取、离职背调的配合协同,都会有一系列的流程公示。员工7月的社保和公积金等公司会按规定缴纳,但从8月份开始,需要员工自行处理。目前公司调拨工资的优先顺序是先员工工资,而工资中的优先序列是先社保缴纳。
但对于工资何时发放,HR表示没有能力回答。此外本来今天承诺的前几个月工资也暂时无法发放。
多位员工告诉记者,该录音情况属实。此前公司下发通知称,有员工反馈空气质量问题,为给大家提供一个更安全的办公环境,本周开启居家办公模式。
此外,一位接近每日优鲜水果采购的知情人士表示,其所在部门已宣布解散。
供应商眼中的每日优鲜:欠账,烧钱资金面的紧张已经影响到了每日优鲜和供应商之间的合作。
一位生鲜电商业内人士指出,生鲜行业工资是小头,主要是供应链垫资、账期等问题。一旦出了消息,供应商就会大量来要账。
“欠了有两年了,大概100多万(元)。”7月28日,北京一家食品制造企业负责人向澎湃新闻记者透露,每日优鲜拖欠其货款迟迟不支付,今年还曾向法院起诉每日优鲜。
但这家食品制造企业在起诉不久后就撤诉了。据该负责人透露,每日优鲜与他们签订了保密协议,约定了一个还款日期。但该负责人也坦言,“这个说不好。他有钱好说,问题他一宣布破产,那不是没钱了吗?”
该食品制造企业负责人的外甥、侄女也都是每日优鲜的供应商,平台分别拖欠他们三四十万、二十余万货款。据这位负责人了解,其认识的每日优鲜供应商几乎都被平台拖欠过货款。
北京一家农业企业也曾与每日优鲜合作,每日优鲜从2019年起每周定期向该企业采购各类水果,并每周结算。到2020年2月,该农业企业已向每日优鲜供应水果超200万元。
每日优鲜结清2019年的供货款后,拖欠该农业企业2020年货款约20万元。这家农业企业也不再与每日优鲜合作,如今,该企业相关人士透露,这笔欠款“正在走法律程序”。
实际上,每日优鲜曾因与供应商的商务纠纷货款而被执行超500万元。今年5月27日,北京每日优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被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列为被执行人,执行标的为532.95万元。
每日优鲜2021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报告期内,每日优鲜的应付账款为16.52亿元,而截至2020年12月30日的应付账款为10.88亿元。一般来说,应付账款指企业赊购货品或先享用劳务等所发生的债务。
但也有供应商在被每日优鲜“赖账”后表示理解。7月28日,北京一家批发商告诉澎湃新闻记者,每日优鲜向他们订购火腿肠等食品,首次合作的货物总价约7万元,但每日优鲜以该供应商没有拉走退货为由,拒绝支付剩余1万多元的货款。
该供应商负责人表示,当时他们去找退货并没有找到,“它(指每日优鲜)信誉也不好,我们就差了1万多,说实话生意也不好做,我们就不揪着这个事了。”
“他这个问题(拖欠供应商货款)不是说现在才有,早就有了,一看不行我们就撤了,我们撤得比较早。”这家供应商坦言,与每日优鲜合作时,结账断断续续,“资金进不来,就结不了(账),(资金)进来了又能结了。”该供应商表示。
7月28日,深圳一家供应链企业负责人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他和身边的批发商与其他生鲜平台都有合作,但没有和每日优鲜合作。“(水果)价格只能这么高,还有运营成本,它(指每日优鲜)卖得低于市场行情价。”该负责人表示。
前文提及的北京批发商也与其他生鲜平台有合作,该批发商则认为,每日优鲜向他们拿货销售的价格“都在正常范围之内”,但“每个平台都在烧钱,它(指每日优鲜)不烧钱它的优势在哪里?线下冲击也那么大”。
“虽然我们也是受害者,但我觉得做企业现在都不容易,有时候企业为了活下去收缩一些业务,没准它有机会能喘息。”这家批发商负责人直言,大环境确实都难,需要大家都退一步,给彼此机会。
据《晚点 LatePost》报道,每日优鲜目前负债15亿-18亿元。去年四季度开始,公司管理层就在对外寻求资金,期间曾向京东、国美、顺丰、华润等和多家地方性民营企业寻求融资或收购,均未有明确进展。资本对生鲜赛道不再看好,加之高额债务都影响了每日优鲜寻求融资或被收购。
每日优鲜为何“猝死”“每日优鲜想再突围有难度。”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网络零售部主任、高级分析师莫岱青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生鲜电商赛道竞争日益激烈。
履约成本高被认为是电商平台亏损的原因之一,即履行订单所产生的运营成本,包括人力成本、物流成本、包材成本、优惠券及促销成本、房租成本等方面。
据每日优鲜招股书披露,履约成本是每日优鲜运营费用的最大占比,2018年、2019年和2020年,每日优鲜的履约费用分别为12.393亿元、18.330亿元、15.769亿元,占公司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4.9%、30.5%、25.7%。
再细分来看,每日优鲜履约费用从截至2020年3月31日三个月的24.6%增至截至2021年3月31日的三个月的28.8%,主要是由于劳动力成本的增加和中国新年假期对车手的更多补贴。
据2021年三季度财报显示,每日优鲜营收21.22亿元,同比增长47.2%,GMV为25.73亿元,同比增长41%,完成订单总数同比增长34.4%至2870万。
尽管订单与收入持续增长,但每日优鲜尚未在财报中体现出自身的盈利能力。2021年第三季度,该公司归属于普通股东的净亏损约9.74亿元,上年同期为6.16亿元。非GAAP调整后的净亏损为8.87亿元,2020年同期为4.67亿元。
持续亏损背后,是各项费用居高不下。2021年第三季度,每日优鲜的营业费用为12.314亿元,上年同期为7.28亿元。
彼时,每日优鲜账面上还有经营活动使用的现金净额6.69亿元,持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21.72亿元,流动资产总额30.87亿元。而同期每日优鲜的短期负债和可转换票据为7.56亿元,流动负债总额32.23亿元。
5月19日,每日优鲜因为未及时提交2021年年报,收到了纳斯达克“不符合继续上市要求”的警示函。每日优鲜在其官网发布公告称,表示退市警示通知不会影响公司的业务运营及ADS在纳斯达克上市或交易,公司将按照纳斯达克的规定,在60个工作日内发布财报。但截至7月28日,每日优鲜并未发布财报。
此外,据天眼查显示,7月18日,每日优鲜APP运营主体北京每日优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由联合创始人曾斌变更为孙玉英,孙玉英名下仅任职该一家企业。7月19日,北京每日优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联合创始人兼总裁曾斌卸任法定代表人、董事长、经理。而此前,另一位联合创始人徐正已退出主要人员行列。
招股书披露,上市之前,徐正持有公司15.3%股份比例,拥有74.1%投票权,管理层合计持股比例为20.2%,拥有75.6%的投票权。
前置仓模式能盈利吗?每日优鲜遭遇的困局,也让它在电商领域推出的前置仓模式饱受争议。
据招股书显示,截至2021年3月31日,每日优鲜在中国16个城市建立了631个前置仓,累计交易用户超3100万。截至2021年第三季度,每日优鲜将前置仓业务拓展到中国17个城市。
然而今年6月30日到7月1日三天内,每日优鲜被曝连续关闭9城业务,只剩下了北京、上海、天津和廊坊四个城市。据央视新闻报道称,每日优鲜对此解释称,以上9个城市只是关停极速达业务,次日达业务还在正常运行。
7月28日,每日优鲜有关负责人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在实现盈利的大目标下,公司对前置仓业务进行了调整,次日达和其他业务不受影响。每日优鲜官方客服向记者表示,因业务调整,暂无极速达业务。
据平安证券研报显示,前置仓电商前置仓密集构建在社区周边(一般为3公里内),将生鲜、快消品直接存储其中,由骑手负责最后一公里配送到消费者家中,主要满足中高线城市消费者对便利(快)、健康(好)的生鲜食杂需求。优势在于网点更密集,配送速度更快,而劣势在于盈利能力弱。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鲍姆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鲍跃忠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每日优鲜的市场业务下降非常严重,其在北京和部分地区关停极速达最主要的原因是一是没业务,第二是要控成本。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研究员王良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每日优鲜发展至今并不能完全“赖”前置仓模式,尽管前置仓模式的成本高,但企业可以通过深耕生鲜供应链来优化盈利模型,例如向上游延伸进行更好的选品、发展预制菜等更高毛利自有商品、优化供应链布局和运作来实现履约的降本增效等。“前置仓模式的最大争议点在于重资产,所以这个模式必须有很高的坪效比,即开源(增加营收和盈利)和节流(降本增效)才能够持续。”
值得注意的是,7月29日,据《中国企业家》报道,每日优鲜创始人徐正否认“跑路传闻”,称自己一直在国内。
每日优鲜有关负责人表示,徐正现在一直在北京。“现在公司所有的高管都在北京。”该负责人透露,徐正一直在跟投资人接触,找新的融资,也在试图寻找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