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即将开幕,经济发展也必将成为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今年是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疫情防控取得重大决定性胜利后的第一年,如何抢抓经济复苏窗口,打开社会经济发展新局面,是一项充满期待又不乏挑战的任务。
上海有着自己的解法。
新年伊始,上海接连发布《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计划》《上海市提信心扩需求稳增长促发展行动方案》等文件,指明了新阶段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向。上海着力发展的三大先导产业——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强势开局;高端制造业扩产增能、扩大招商“朋友圈”、让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上海经济在韧性中昭示着信心。
【资料图】
“尽管外部形势严峻,但上海有底气。”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唐忆文对观察者网表示,把握好结构性机遇,发挥创新人才资源集聚优势,从提升竞争力等方面着手,上海不仅有望实现5.5%以上的经济增长的乐观目标,也将进一步为中国式现代化做出上海贡献。
海纳百川,开放包容的上海,正处于新的时代坐标,踏上一段崭新征程(IC photo)
今年增速目标5.5%以上,“上海是有底气的”
去年,上海全年经济走出了一个“V”字,二季度受疫情影响较大经济下滑,但随着复工复产加快推进,上海经济触底反弹,在上半年GDP被北京超过后,上海全年GDP重回全国城市榜首。
这种韧性从何而来?
“首先离不开政府及时出台的各种政策支持。”唐忆文说,去年3月底,上海市政府出台了“抗疫助企21条”;5月底出台了“经济恢复和重振50条”;9月底又出台“稳增长22条”。正是这些政策切实解决了企业的实际困难,提振了市场信心,拉动上海经济自6月起快速持续复苏。
2022年8月18日,上海闵行电机厂线圈车间里,工人们正在制造线圈定子,上海企业复工复产按下“加速键”(澎湃影像)
惠企政策,贵在落地。唐忆文提到,通过领导干部的实地走访,协调解决实际难题,及时与外资外企沟通对话,种种措施极大提振了市场信心。去年,上海实际使用外资239.56亿美元,可比增长0.4%,创下历史新高。
另一方面,这种韧性与上海自身的经济结构不无关联。
唐忆文表示,近年来上海一直在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培育新动能,产业竞争力比较强,在经济快速复苏中发挥了根本作用。上海的金融和信息服务业一直保持平稳增长,在经济增速骤降的去年二季度,上海金融业仍旧保持了6.1%的同比增速。同时,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等服务业也实现了5.3%的同比增长,可以说发挥了压舱石的作用。
上海社会科学院近日发布的《上海经济发展报告(2023)》指出,上海新发展动能引领了城市经济复苏;上海持续推进强化战略科技力量,促进新动能快速成长;内外部因素共同促进上海外贸快速恢复;以及促消费政策有效地推动了城市消费的复苏等。
“还有一点不容忽视,上海城市的核心功能在疫情期间基本保持正常运转,这为疫情后的复苏重振奠定了基础。”唐忆文说。
2023年1月9日,上海,外高桥码头,一艘来自沙特的"海丰广州"轮停靠码头(澎湃影像)
撸起袖子“拼经济”,上海动作为人瞩目。
春节假期一结束,上海就立刻召开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大会,发布了《上海市加强集成创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涵盖27大项195项任务举措。
在《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计划》中,上海提到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为:经济综合实力在提质增效中稳步提升,全市生产总值增长5.5%以上等,并根据总体要求重点提出了十二个方面的工作。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日前发布报告预测,2023年上半年上海将延续2022年的缓慢复苏态势,基于去年前11个月的数据分析,有望实现乐观情景下5.3%的经济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