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让更多“上海价格”成为世界晴雨表(主题)
解放日报讯 昨天,“世博地区大宗商品国际贸易生态集成区”正式在浦东新区揭牌,为提升我国大宗商品的国际定价权,在国际市场上逐步形成多品类大宗商品“上海价格”迈出坚实一步。
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要推动上海更深地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使更多的“上海指数”“上海价格”成为世界市场的晴雨表。具体到浦东新区,通过政企联合在世博地区打造大宗商品国际贸易生态集成区,既是市场现实的迫切需求,又有充分的发展基础。
据上海自贸试验区管委会世博管理局副局长施引华介绍,近年来,我国原油、煤炭、铁矿石、铜精矿、铝土矿等重要大宗商品的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矿产品进口一直是出口的9到13倍。“对外依存度高、话语权不强、供应保障能力弱是我国大宗商品进出口贸易的痛点,也是制约国民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不利因素。”
相关行业专家分析,形成这样尴尬局面的原因,除了欧美商品期货交易市场成熟、大型跨国公司地位垄断,更关键的是“中国企业在参与全球贸易活动中往往单打独斗,不能形成协同效应,难以在国际贸易中形成足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因此,尽快成立合作发展的生态集成区就显得迫在眉睫。
纵观上海各个板块,专家认为世博板块最有条件率先形成行业集聚态势。记者了解到,截至2021年底,世博地区已有191家大宗商贸类企业入驻,年营业收入约6000亿元,千亿级规模的大宗商贸企业有2家,分别是中铝国际贸易集团有限公司、中铜国际贸易集团有限公司;百亿级规模的有9家。此外还有一批大宗商贸行业的国内外知名龙头企业,如中国宝武总部、中国黄金贸易、南方水泥、力拓矿业、路易达孚、益海嘉里、海亮金属贸易集团等。
与此同时,世博地区的大宗商贸交易品类齐全,既有有色金属、化工、钢铁等工业产品,也有金属矿物、能源、粮食等基础性大宗商品;贸易流、物流、资金流与技术流等国际贸易所需的“四流合一”也在这里实现融合发展。中铝国贸集团副总经理赵鹏飞表示,这些都将在生态集成区未来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我们对生态集成区十分看好。”
根据生态集成区发展愿景,到2025年,计划初步建成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大宗商品国际贸易生态集成区,贸易规模突破10000亿元,经济贡献超过20亿元。到2030年,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宗商品国际贸易生态集成区,同时建成有色金属国际贸易人民币跨境结算中心和定价中心,贸易规模超过20000亿元。“我们也将以此为起点,进一步强化‘双循环’发展战略,提升我国大宗商品贸易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管理能力,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推进人民币计价和人民币结算,更好地代表国家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施引华说。
为了实现这一远景目标,实现资源更优配置整合,发挥整个浦东新区的改革集成优势,此次浦东新区商务委还与世博管理局联合发布了《关于支持世博地区大宗商品国际贸易生态集成区建设若干措施》,涵盖了经济贡献奖励、鼓励国际贸易、重点人才住房补贴、专项资金申报、人才落户绿色通道、服务专员机制等各方面支持。(记者 杜晨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