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2月8日电 (记者 王恩博)5G、大数据中心、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在近期中国各地集中开工以及披露的年度重大项目清单中,新型基础设施受到高度关注。
(相关资料图)
以近年来新基建“领头羊”5G建设为例,截至2022年底,中国已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超过230万个,占全球比重超过60%。在此基础上,各地今年进一步加快布局。
上海确立了“实现2023年全市新建成5G基站1万个”的目标,要求5G网络流量占比超过60%,5G基站密度保持全国第一;湖北提出加快推进“东数西算”中部枢纽节点、中金武汉数谷等25个重大项目,新建5G宏基站2万个以上;北京也计划系统推进新一代数字集群专网、边缘计算体系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增5G基站1万个以上。
新基建为何成为开年投资热点?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智慧城市处处长、副研究员王威认为,其已成为中国在疫后稳定经济增长、促进社会繁荣的主要支撑力量。原因在于,新基建既具备传统基础设施稳经济增长的特性,又可以助推创新和拓展新消费、新制造与新服务,在补短板的同时形成新动能。
创造消费新需求是一方面。近三年来,疫情对中国经济特别是居民消费带来较大冲击,但布局新基建打下的良好基础,为整体消费结构优化提供了发展环境。
王威指出,5G网络建设、光纤入户等工作不断推进,个人通信带宽不断拓展,直接推动了中国消费结构变化。例如,室内外网络速度进一步提升,将促进可穿戴设备、数字家庭、智能服务机器人等进入成熟产业,也推动了老年人等更多人群加入线上消费;5G网络稳定运行,促进“直播带货”等新经济模式,激活“数字文创”等内容产业,拉动旅游、生活等服务消费快速增长,实现了消费模式创新。
新基建对就业的支撑作用也不容忽视,其不仅能促进高科技领域就业,还能通过推动平台经济、电子商务等快速发展,大量吸纳快递外卖、农村电商等一般技能从业者就业。人社部数据显示,中国灵活就业从业人员规模已经达到2亿人,约有8400万劳动者依托互联网平台就业,约占全国就业人数的11%。
从更长远的视角来看,新基建促进信息流在各产业内和产业间顺畅流动,降低企业数字化转型成本,促进产业协同效率,带动产业集群提质增效发展,还有助于增强经济长期动能。
在此背景下,中国新基建潜力正持续释放。专家预计,2023年新基建有望成为最活跃的投资新增长极,助力推动中国经济复苏“开门红”。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战略规划处处长、研究员胡拥军指出,新年伊始,中国多地新基建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服务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物联网设施、工业互联网、智能计算中心、智慧能源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成为投资热点,预计今年新基建总体势头将持续上升。
另一方面,新基建政策支持将持续加力。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主任金贤东此前透露,2023年该部门将会同有关方面,进一步加力支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引导支持社会资本加大相关领域投入。
胡拥军表示,相关部门正通过留足空间、给足政策和加足马力,积极引导企业参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得益于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运用准财政工具、引入REITs(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模式、推动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等,将推动新基建项目早开工、资金早使用,中国新基建投资有望保持快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