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刘友婷
配齐家具,可拎包入住;配置休闲、交流、锻炼等公共活动空间;设置智慧安全防范系统……近日,深圳市住房建设局发布《深圳市城中村保障房规模化品质化改造提升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意味着深圳市城中村保障性住房规模化品质化改造提升暨三宜小村建设工作正式启动。
城中村是深圳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圳宜居城市建设和城市高品质发展的重要一环。为让老百姓住上更好的房子,深圳将开展城中村人居环境质量提升工作。根据《指引》,2023-2025年,深圳将建设筹集保障性住房46万套(间)、建筑面积超过2000万平方米。10个区(新区)签署保障性住房建设筹集任务书,明确今年保障性住房建设筹集的任务。
记者了解到,此次城中村改造提升围绕“安全、功能、性能、运营”四项基本要求,紧抓“安全、配套、建筑、绿色”四项改造要点推进。其中,功能空间方面,《指引》明确住房应具有卧室、起居室、卫生间、厨房或公区厨房等基本功能空间,空间大小与布置须满足住户生活需要;住区应配置休闲、交流、锻炼等公共活动空间以及商业服务、便民服务等公共服务空间。同时,要求室外配套设施应具备使用条件;建筑给水、排水、供电、空调、照明、智能化、信息网络及厨卫设施安装调适到位;室内应全装修交付,宜配齐床、柜、桌、椅等基本家具,可拎包入住。
安全保障方面,根据《指引》,城中村住房改造应设置智慧安全防范系统并统一管理,确保住户人身安全。可采用智能门锁、楼栋单元门安装门禁、楼栋出入口及主要公共区域安装视频监控设备等方式,防范陌生人尾随、入室盗窃、隐私被侵犯等威胁。
公共服务配套方面,室外健身场地每0.5万~1万人应设置1处,每处用地面积不宜少于150㎡;宜结合绿地或文体设施设置;室内文体设施每0.5万~1万人应设置1处,建筑面积不宜少于120㎡;每1万~2万人应增设1处健身房,建筑面积为60~100㎡。
此外,还明确了包括老年人活动室、青少年及儿童活动室、幼儿园等12类提升项目,例如,要求城中村结合屋顶天台、公共绿地设置公共晾晒空间;每1万~2万人宜设置1处图书阅览室,每处建筑面积不宜少于100㎡;每0.5万~1万人应设置1处社区食堂,并按照总户数的5%配置座位数,建筑面积宜为200㎡~400㎡……
位于深圳龙华区大浪街道西南部的元芬村,改造前缺乏系统规划,楼栋破腐陈旧,结构开裂,基础设施落后,水电缺口较大,无消防安防等安全保障系统。而经过定位为“深圳市城中村住房租赁社区运营服务商”的安居微棠公司全面改造升级后,已呈现另一番景象。如今,该城中村不仅增加周界防范和门禁监控系统,保证楼栋四周和楼梯走道360°无死角;设置智能门锁、智能水电表,实现手机蓝牙开门和APP远程水电管理,还配置党群V站、公共服务中心、餐饮、健身、自习、多功能厅、公共食堂、公共活动广场、儿童游乐场、篮球场等。丰富了居民的生活内容,创造了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
人才安居集团表示,目前已经摸排167个城中村、3万个楼栋、超3000万平方米潜力改造空间,将在各区快速打造1到2个标杆项目,确保全年筹集超过3万套,助力深圳创造引领保障性住房快速供给的先行示范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