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协作赋能中国产业升级(主题)
(资料图片)
在高质量发展和“双碳”目标的驱动下,中国各行各业的数字化和绿色低碳转型正在加速。
在近日举行的2023年施耐德电气创新峰会上,经济学家、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副会长管清友表示:“在高速发展到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应用技术,尤其是数字化技术,提升全要素生产力,实现弯道超车,是当前每一个企业所面临的挑战,也蕴含着发展新机遇。”
“当前可持续发展已经进入新阶段,转型将从‘终端治理’为主转向‘源头治理’为主,这一转变也将给企业带来更多挑战和机遇。”共同参会的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中国能源研究会原常务副理事长、学术顾问周大地说。
在“双转型”带来的挑战和机遇下,与会人员纷纷认为,这要求企业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技术、运营、制度管理、商业模式等各层面不断推动创新,同时也需要生态伙伴协力而为,共促产业发展。
创新而为,加速转型升级
会上,面对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趋势,管清友提出韧性、全生产要素、“双碳”、数字化四大关键词,并提出“三层变革”的建议:首先是战略层面,要打造服务能力、数字化能力、制造能力,构建核心竞争力;其次是管理层面,要将传统管理观念转为数字化管理、数字化营销、数字化流程;最后是运营层面,要通过数字技术和服务提升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整体效率。“面对数字化浪潮,中国企业应积极构建互利共赢的生态圈,把握机遇争取先机,加快转型升级。”
在周大地看来,当前,中国绿色低碳转型已进入新阶段,而技术发展使转型成为可能,将带来新的增长动力。技术进步已催生出一批具有绿色低碳属性的新领域和新产业,比如零能耗建筑、光储直柔系统等,为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奠定了基础。“不过对于多数企业来说,产业电气化作为降碳的主要手段,仍是个长期的过程。现阶段企业应从节能降耗开始,数字化是节能降耗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优化运营,提升整体效率,降低能耗和碳排放,实现经济收益。”
“数字化与绿色低碳的‘双转型’将推动中国产业加速迈向高端化、智能化、可持续。而数字化已成为低碳转型的基础和核心动力之一。”会上,施耐德电气执行副总裁、中国及东亚区总裁尹正在分享施耐德电气赋能中国产业加速“双转型”的经验与洞察时表示,施耐德电气以数字化技术助力工业、楼宇、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等各个领域实现15%~30%的能耗节约,减少20%~90%的碳排放。
“除了技术优势,我们还以‘中国中心’这一创新战略作为推动‘双转型’的原动力。”尹正介绍,中国已成为施耐德电气全球四大研发基地之一,在“中国中心”战略下,施耐德电气建立了创新从实验室到市场的“快车道”。近几年施耐德电气在中国的创新投资年平均增长率超过15%,不断夯实技术创新实力。在供应链领域,施耐德电气在自身迈向绿色低碳的同时,带动上下游、推动全价值链的绿色转型,“我们在中国的29家工厂和物流中心,有17家是‘零碳工厂’,15家是工信部认定的国家级‘绿色工厂’。相比2019年基线,中国供应链的整体能耗降低了13%,未来有望继续降低。”
加强协作,助力生态共赢
数字化和绿色低碳融合为中国产业转型带来了新机遇。然而,转型仍然面临多重挑战,亟须通过技术创新、行业创新及生态创新突破壁垒,推动产业加速转型升级。
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战略与业务发展中国区负责人、商业价值研究院院长熊宜直言,在实践中,大多数中小企业虽然意识到转型的迫切性,但在实践中仍存在规划不清、执行不力等问题。面对“双转型”的机遇与挑战,企业除了需要在技术、运营、制度、商业模式等领域进行全面创新,也需要协作共赢。
香港置地数字科技总经理张喆也表示,低碳转型既需要政策的支持、社会的认知提升,也需要注重人才的培养、商业模式的创新,以及产业伙伴的助力。
“无论是数字化转型还是低碳转型,单凭一家企业之力难以实现,都需要强大的生态力量支持。”尹正说,为此,施耐德电气发起供应“零碳计划”,目标是到2025年帮助全球前1000家供应商实现运营减碳50%,其中中国供应商210家。
尹正表示,施耐德电气将继续强化“中国中心”建设,积极携手中国伙伴打造“数字化”与“可持续”两大生态圈,包括系统集成商、云解决方案联盟、设计院,以及与政府和其他企业共建的地方赋能中心等,为加速中国产业转型升级贡献更多力量。(记者 白舒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