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市场观潮】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赵昂
6月15日至17日,为期3天的第三届中国预制菜产业大会暨展会在福建厦门举办,主题为“高端、出海、数字化”。 天眼查数据显示,我国目前现有预制菜企业6.3万余家,其中去年新增注册企业1690余家。
随着预制菜渗透率的不断提升,许多地方都开始布局预制菜产业,特别是一些具有特色农产品的地方,纷纷将预制菜作为当地的产业发展突破口之一,预制菜在消费市场中的地位也日渐重要。
事实上,当下火热的预制菜,其主要销售对象并非普通消费者,而是商家,即企业端,也就是常说的B端。预制菜市场中有八成在企业端,只有两成在消费者端,即所谓的C端。而随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青睐满足快捷需求的预制菜,消费者端的市场正在不断成长,而由此新增的市场规模,也正在被业界竞争。
但是,相比于企业端的定制化大宗采购,消费者的需求是个性化且多元化的,预制菜现有的生产和营销模式,包括产能、冷链以及销售渠道,能否与消费者端有效对接,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要知道,为了对应企业的大规模采购,部分定制菜产品会偏重重油重盐,减少新鲜蔬菜,以增加保存时间,这些都是和家庭餐桌需求南辕北辙的。
毕竟,预制菜产业具有长链条属性,涉及原料、加工、锁鲜、运输和销售等诸多环节,整个产业链条时间较长,空间跨度较大。如果企业不能够做到全产业链的有效把控,很容易陷入不稳定的经营状态,而单一企业如果面面俱到,又会推高成本。也就是说,想要直接占领消费者家中的餐桌,预制菜产业链需要较现在更为稳定、更为高效。
正因如此,让有诸多市场主体共同参与的预制菜产业链,如果想将市场从企业端扩展至消费者端,一方面需要推动预制菜产业进一步规范化、标准化、数字化,使得产业链更为稳定和安全,这就需要有关方面牵头参与其中;另一方面,也需要推进产业链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包括产品加工、运输、储存等多个方面,只有产业链整体技术水平提高,才能打造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个性化多元化产品,并确保产品能够安全顺利到达餐桌。
随着生活的快节奏化,消费者自然倾向于购买更加便捷的食品,预制菜走向消费者的家庭餐桌,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但是如何让消费者能够买到安全、心仪且多元的预制菜产品,依然有较长的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