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清新 整理
目前,依据小麦籽粒中粗蛋白含量和小麦粉中湿面筋含量、面团稳定时间等因素,我国优质专用小麦可分为优质强筋小麦、优质中强筋小麦、优质中筋小麦和优质弱筋小麦4个品类。其中,强筋小麦标准按照GB/T17982-1999标准,弱筋小麦按照GB/T17983-1999标准,中强筋、中筋小麦按照GB/T17320-2013标准。
根据我国小麦市场需求的变化趋势,20世纪90年代开始重点培育发展了优质专用小麦。根据各地的自然条件和资源条件,形成5个小麦优势区,即东北、黄淮海、长江中下游、西南和西北优势区。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指出,要稳定小麦生产,重点发展优质强筋、弱筋小麦。农业农村部《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年)》指出,要“稳定冬小麦、恢复春小麦,在品质上抓两头、带中间”,“抓两头”即大力发展市场紧缺的用于加工面包的优质强筋小麦和加工饼干蛋糕的优质弱筋小麦。“带中间”即带动用于加工馒头、面条的中筋或中强筋小麦品质提升。
2017—2021年,国家审定通过一批适宜不同用途的优质专用品种,“济麦44”“西农172”等品种达到优质强筋标准,“宁麦资218”“瑞华麦590”等品种达到优质中强筋标准,“川辐14”“扬麦38”等品种达到优质弱筋标准。
2023年6月2日,第五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根据新修订的种子法、《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有关规定,审定通过了52个优质强筋、弱筋品种。其中“新麦58”“洛麦47”“龙麦86”等12个品种达到强筋标准,“宁麦39”“瑞华麦519”“周麦42号”等37个品种达到中强筋标准,“川麦1694”“蜀麦114”“蜀麦1671”等3个品种达到弱筋标准。
优质专用品种“新麦26”“西农511”“济麦44”“中麦578”“丰德存麦21”“扬麦23”等通过审定后推广面积迅速增加,单个品种每年的推广面积都超过100万亩。河南、山东、河北、安徽、江苏等省优质专用小麦面积和规模化订单生产比例逐年增加。此外,各地优质专用小麦品种高产典型不断涌现:2020年优质强筋小麦“丰德存麦20号”实收亩产855公斤,创河南小麦单产新纪录;2021年优质强筋小麦“谷神麦19”实收亩产860公斤,刷新安徽小麦亩产新纪录;2022年优质中筋小麦“马兰1号”实收亩产863公斤,创河北省小麦高产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