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记者 程行欢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保险产品预定利率将下调至3%”,这一年初就开始广为流传的消息,近期终于要迎来落地执行。虽然公开文件尚未发布,但大部分产品已经陆续下架,记者从多方获悉,多家保险公司近日已接到相关管理部门窗口指导。有保险中介表示,已收到来自15家险企的40多款产品下架通知。保险预定利率为何要下调?这种调整会带来哪些变化?消费者要不要抢搭“末班车”?
“炒停售”火爆行情再现
近期,“3.5%预定利率的人身险产品最迟将在7月31日退出市场”的消息不胫而走。消息称,8月起,人身险新产品普通型、分红型人身险的预定利率上限将分别调整为3%、2.5%,万能险最低保证利率不能高于2%。
对于这一传闻,记者多方了解获悉,多家险企近日确已接到相关管理部门窗口指导。 “从消息释放到最终下架,中间只有12天,咨询量和购买的人突然多了起来。”一位刚入职保险公司的业务员告诉羊城晚报记者,这两天生意特别好做,因此到月底前是个冲刺业绩的最好时机。很多客户都在这个时间节点提前下单,提前释放了需求,“甚至不乏巨额保单。”她表示,由于相关产品预定利率下调主要是对未来预期理财收益有影响,而这一部分客户的理财资金相对充裕,受此影响,市场的热情瞬间被点燃。因此,不少保险公司业务员业绩在7月底都突然纷纷走高。
寿险产品预定利率下调,产品要下架,抢搭末班车倒计时引发热销。事实上,如果将时间线拉长,保险业“炒停售”这种景象也似曾相识。2019年,寿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从4.025%下调至3.5%,当时也引发了一波销售热潮。“抓紧上车”成为保险销售最常用的词汇,而一张张产品收益表格带来的数字差距,也同样带动了大众的购买热情。此后,虽然这一利率降到3.5%,但与银行储蓄产品相比,储蓄型保险的利率水平仍代表着较高的长期收益保证,再加上保险“保障”的功能,由此成为稳健型理财产品的代表,一跃而成为市场的宠儿。
预定利率下调有何影响?
那么,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为何要下调?
预定利率是保险公司在设计长期保险产品时的一个假设参数,在产品定价时,根据公司对未来资金运用收益率的预测而为保单假设的每年收益率。在市场利率下行的预期背景下,现在销售产品有较高的利率,可能会为将来几十年后保险公司的兑付带来风险。通俗地讲,就是保险公司长期投资收益率已经很难达到3.5%,因此停售相关较高预定利率产品,有助于保险公司防范长期经营风险,有助于行业持续发展。
根据一些机构测算的结果,这次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下调到3.0%之后,终身寿险、年金险、健康险、两全险和定期寿险等长期保险的价格预计都会上涨,对应的毛保费(真正的保障成本)涨幅分别为19.5%、18.4%、16.4%、7.5%和3.5%。而从利率敏感性(未来涨价幅度来看)来看,则是终身寿险>年金>重疾>两全>定期寿险这一顺序。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这意味着两个变化:一是储蓄型保险的收益会变低,二是在同样保障责任下的保险产品,保费会上涨。
不妨以目前已经报备的某3.0利率产品进行演示,来对比调整前后的收益差别。以30岁女性,5年交、年交10万元为例,在保单年度10年、20年、30年、40年、50年、60年、70年,3.5%利率对应的现金价值分别为575060元、842365元、1188240元、1676130元、2364350元、3335150元、4704555元;而3.0%利率对应的现金价值分别为588030元、789890元、1061540元、1426620元、1917200元、2576330元、3461560元。时间拉得越长,收益的差距就越大。
另一方面,则是价格的变化。对于同样保障责任的产品来说,因为相关利率降低,必须用涨价来抵御未来的兑付风险。根据业内测算,产品预定利率从3.5%降到3%,预计成人重疾险价格将要上涨15%左右。目前市场上高性价比的成人重疾险保费每年在5000元左右,利率变动后每年可能要多交600元,而少儿重疾险因时间跨度更长,价格可能会上涨30%左右。
消费者该怎么选?
对于一般消费者来说,看到类似保险产品将停售的消息,第一反应可能就是“要不要上车”。实际上,对于寿险、重疾险这类保障性保险来说,无论预定利率是否下调,业内专家都是建议尽早投保。这是因为,保险是一个家庭责任与保障的刚需,并且承保条件会随着年龄和健康的状况不断变化,仅从年龄这一条件变化来说,年纪越大,价格越高保障越难,这是个铁律,甚至会出现因身体健康原因而被拒保的情况。“保险的最基本功能是保障,因此利率并不是决定性因素。”一位大型寿险企业人员告诉记者,尽早配置则可以尽早保障。
而对于有养老和投资需求的个体来说,目前3.5%的利率已经是目前稳健型理财产品中天花板一样的存在,如果消费者手头有未来长期不用的闲钱,可以根据个人需求来进行资产配置。例如,预定利率3.5%的增额终身寿险,后续用于养老、子女留学等,是不错的资产配置工具。即使降到3%,依然跑赢大部分银行理财产品。
在市场利率下行的预期背景下,未来保险产品预定利率还可能进一步下调。至于消费者究竟怎么选,还是回归需求本身。寿险、重疾险属于基础保障,如果还没完善,就应早点“上车”。如果有攒钱需求,不管是想要配置中长期稳健资产,想准备教育金、养老金,还是有特殊的需求(如债务隔离、资产保全、财富传承等),也都可以考虑做相关配置。但是如果已经自身保险配置齐全,或者本身也没有闲钱,则没有必要为了“上车”而“上车”。简单来说,短期的保险产品,这点利率的波动带来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如果有长期储蓄养老打算,此类产品带来的收益差距,则会随着时间拉长而越来越大。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情况酌情考虑。
当然,保险新发产品都是根据经济条件和市场条件而变化。当市场进入加息周期后,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也会有相应的新变化。当前,普通型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即使降到3.0%,仍高于分红险预定利率和主流万能险的保证利率,也高于市场上大部分稳健型理财产品。随着收益不确定性的增加,预计未来在保险市场上,更多低保证但高浮动的产品会增多,例如分红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