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罗逸姝 北京报道
(资料图片)
券商研报业务整顿仍在持续进行。进入7月,仍有部分券商机构因研报业务违规受罚。自5月以来,全国各地证监局纷纷出手,针对二十余家违规券商机构及相关分析师开出近四十张罚单,问题包括研报结论缺乏数据支撑、无法保证信息来源真实性、研报业务内控制度不完善等。
近期券商机构因研报业务受罚情况 数据来源:根据各地证监局网站统计
两家券商研报业务受罚
日前,国融证券、天风证券因研报业务不规范分别被内蒙古证监局、湖北证监局采取相应监管措施。
内蒙古证监局在公告中指出,国融证券发布证券研究报告业务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制度规定不完善及执行不到位。如未及时更新完善证券研究报告业务内部管理制度,在研究池管理等方面的内控管理有效性欠缺,研究报告质量控制和合规审查不足,对第三方刊载或转发公司研究报告管理不到位。二是证券研究报告制作不审慎。个别研究报告存在内容表述不严谨、分析与结论逻辑一致性不足、未注明引用信息来源、底稿不完整等情形。根据有关规定,内蒙古证监局决定对该公司采取监管谈话的行政监管措施。同时要求国融证券合规负责人、研究报告业务负责人接受监管谈话。
此前,湖北证监局发布公告称,对原天风证券分析师韩笑采取监管谈话措施,主要原因是其在“对外发表言论时未能遵守与执业行为相关的法规要求”,违反了分析师执业、研报发布等多项规定。
5月以来研报业务持续规范
近期监管机构针对券商研报业务违规行为较为关注。据《经济参考报》记者初步统计,截至7月30日发稿,5月以来,多地证监局已对二十余家券商机构或相关券商分析师的研报业务违规行为实施处罚,共开出罚单近四十张,具体措施包括出具警示函、采取监管谈话、责令改正等。从监管机构来看,上海、北京、深圳证监局开出罚单数量居前。
具体来看,北京证监局此前曾发布对信达证券、中信建投证券的处罚公告。主要违规内容涉及多个方面:一是部分工作底稿信息缺失;二是部分内容引用的数据信息陈旧;三是部分结论缺少数据支撑。
此前,上海证监局发布了针对包括申港证券、野村东方国际证券、民生证券以及申银万国证券等多家券商机构相关分析师的处罚公告,内容也均与研报业务有关。
深圳证监局也于近期披露了针对东亚前海证券、招商证券、英大证券等机构和相关分析师的处罚决定,同样与研报业务有关。东亚前海证券被采取监管谈话的措施,其余机构和人士则被出具警示函。
严监管促行业健康发展
此前监管部门向券商发布了《关于发布证券研究报告业务“双随机”现场检查情况的通报》。这是基于监管部门于2022年开展的券商研报业务现场检查专项工作,共覆盖45家证券公司和300篇研报。
从检查情况看,研报业务合规水平和专业能力总体较好,但也存在部分公司制度建设不完善、执行不到位,部分证券分析师研报制作专业性、审慎性不足等问题,三类典型问题包括部分公司内控制度未根据法规规范要求及时更新调整;部分公司内控制度执行有效性不足;具体研报制作审慎性不足,个别员工私自发表证券分析意见。监管部门表示,后续将对相关违规机构和从业人员从严问责。
“全面注册制下,市场化和法治化的要求不断提升。而监管的常态化动作也有助于证券行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推动形成既有‘大而强’又有‘专而精’的多样化市场格局。” 中国市场学会金融学术委员付立春表示,对券商机构自身而言,无论是研报业务还是私募资管业务,都应该将合规要求看作自身的“生命线”,从管理、培训等各个角度高度重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自身专业度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