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亦庄开幕(副题)
(相关资料图)
像人手一样灵活的“蓝色夹爪”,轻轻地抓起茶壶盖,又稳稳地拎起茶杯,注水、泡茶、倒茶,一整套动作行云流水。8月16日,2023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北京亦庄”)开幕。北京亦庄13家机器人企业亮相机器人博览会,其中8家是专精特新企业,包括5家“小巨人”企业。目前,北京亦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总数达108家,其中机器人和智能制造企业占比近五成。
展台上,只见一台软体机器人,正在向观众展示它手部的灵活度。“像草莓这种水果,人工摘取都会极易破损,但如果交给软体机器人,它不但能精准抓取,还不会让水果破损。”软体机器人研发总监单雪梅介绍。
8月16日,2023世界机器人大会现场,一位女士与智能机器人握手。新华社记者 彭子洋摄
“软体机器人柔韧的‘秘密’就藏在其前端的柔性夹爪上,它涉及弹性体材料技术、结构设计和控制技术,技术复杂度高,目前全球仅有2家公司掌握这种技术。”单雪梅告诉记者,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产品,软体机器人可实现工业生产中近96%的异形、易损物品的抓取搬运。
除了“智慧的手”,机器人产品还有“聪明的脑”“智能的眼”……
“依据患者CT影像,我们用一套智能算法,通过三维建模设计治疗方案,用手术机器人精准实施手术,可以有效提高手术效率和安全性。”长木谷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逸凌博士介绍。目前该企业自主研发的智能三维重建手术辅助系统,可以在手术前5至10分钟,帮助医生精准制定出一套个体化的三维手术方案,将手术精准度提升至96.7%以上;而人工智能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则让机器人“脑”“眼”“手”精准配合,通过“AI+手术机器人”的方式辅助医生高效、精准、安全地完成手术。
在专精特新企业和华瑞博展台,和华关节手术机器人KRobot-5800吸引了众多参观者驻足观看。据介绍,该机器人是我国首台自主研发并取得注册证的国产关节手术机器人,是兼具导航与截骨功能的自动对位操作型手术机器人,目前已成功完成1800余例关节手术机器人协同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
北京亦庄聚焦机器人研发和应用,在整机、系统集成和核心零部件上不断寻求突破。作为工业机器人的“心脏”,高精密减速机占据了机器人整机约35%的成本,一直以来依赖国外进口,是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亟待解决的“卡脖子”难题。来自北京亦庄的企业智同科技与北京工业大学通过产学研合作的方式推动减速机国产替代进程,在精度、寿命等方面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有了这颗‘心脏’,机械臂方可更加灵活。”北京智同工大智能传动技术研究院院长张驰宇告诉记者,智同科技CT-CRV系列减速机打破了行业垄断,解决“卡脖子”难题,实现了中国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的国产替代。
“世界机器人大会已举办8届。作为大会主办地,北京亦庄着力建设包括机器人和智能制造产业在内的四大主导产业,加速打造一批世界级智能制造‘标杆工厂’。目前,北京亦庄有北京市智能工厂16家、数字化车间15家,数量居全市第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有关负责人表示,到2025年,北京亦庄机器人产业创新能力将显著提升,产值规模将达到100亿元,形成要素集聚、创新活跃的机器人产业综合集聚区。(记者 张景华 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