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开局之年,恰逢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推进的关键一年。产业协同发展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础。推进产业协同发展,北京作为首善之区,服务大局,坚持首善标准,发挥示范作用,交出了优异的成绩单。
这一年,北京立足比较优势、现代产业分工要求、区域优势互补原则和合作共赢理念,坚持京津冀发展“一盘棋”思想,通过产业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今年1-10月,北京企业对天津、河北投资的认缴出资额分别为735亿元和900亿元,同比增长46%和81%。为进一步推进北京非首都功能产业向外有序转移、精准对接、集聚发展,北京市协同办正在会同津冀两地协同办共同研究制订加强产业转移重点承接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推动4+N功能承接平台加快建设。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创新是根本动力,创新驱动促进区域产业升级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北京发挥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优势,不断强化与津冀的创新联动。北京创新资源向津冀外溢,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培育行业创新载体,推动京津冀区域研发和产业分工合理布局;二是搭建创新资源平台,发挥全国科技创新中心辐射带动作用;三是实施协同创新工程,提升京津冀科技创新成果服务民生能力。
一项项成绩记录了这一年的工作。今年1-11月,北京输出到津冀技术合同3103项,成交额120.3亿元,同比增长71.8%;今年4月,共建“京津冀钢铁联盟(迁安)协同创新研究院”;今年8月28日,“京津冀菜篮子保障与科技示范”项目通过了市科委农村中心组织的论证,并即将启动实施。不仅如此,9月22日,北京市政府还发布了《北京市“十三五”时期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规划》,提出“到2020年,初步建成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的目标,并明确将构建分工合理的京津冀创新发展格局。等等。协同创新逐渐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根本动力。
为确保协同创新的效果,体制机制改革也在加快推进。《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行动计划(2016-2018年)》已经出台实施,计划到2018年,在4+N重点区域,初步形成以科技创新园区链为骨干,以多个创新社区为支撑的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全国首个区域性全面创新改革方案《京津冀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获得了国家正式批复,北京市相关方案也紧跟出台,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提速。京津冀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方案已于10月8日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信息化部、中央网信办批复同意。协同创新有了体制机制保障,京津冀协同发展也就有了深厚的根基。
京津冀协同发展装配了协同创新的引擎,获得了持久的强劲动力,意味着协同发展是可持续的,是绿色的,是步调一致的。京津冀的航船,开始了新的征程,北京的创新资源让这艘航船一路高歌猛进。(千龙网评论员 倪恒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