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下午,这座国内面积最大、功能门类最完备、科研设施最齐全的故宫文物医院正式挂牌。200名文物“医生”将陆续在此启动问诊。
12月29日,文物“大夫”在用立体显微镜检测古瓷器。当日,国内规模最大的文物医院在故宫西侧院墙内侧开张,观众可提前预约近距离参观文物修复的全过程。本报记者 李继辉摄
双层文物医院设6科室
从故宫西华门往北,走过第一历史档案馆,您就能看到两排平房,南北向有361米长。这里就是故宫文物医院。
这座文物界的“三甲”医院地下还藏着一层,所以一共两层。从空间上分,医院有6个科室,分别是科技保护区、分析检测区、书画修护区、综合工艺修护区、综合艺术品修护区和金属钟表修护区。
一般情况下,文物入院要先进入文物科技实验室“体检”,这里承担了文物分析检测、科技保护和预防性保护工作。之后,需要治病的文物会进入文物修护工作室,这里可以医治的文物类别包括院藏书画、木器、漆器、百宝嵌、金属、钟表、陶瓷、石质、织绣、唐卡、壁画、油画、建筑彩画等,文物的囊匣制作也在这里完成。
200名文物“医生”坐诊
昨日,首批文物已入院,养心殿佛堂中的“梅坞”匾、明朱由检书思无邪轴、清代朱耷图轴等已经按需进入不同诊室,身穿白大褂儿的文物修复师开始小心翼翼地为这些国宝把脉诊疗。
一位修复师说:“这里的温湿度都有明确的设定,文物即使裸露在外也不会有风化等危险。”
目前,文物医院文物保护修复人员编制达200名,很多人身怀绝技,熟练掌握中国古代特有的文物保护修复手工技艺。初步统计,该院拥有10多个门类的保护修复专业队伍,包括古字画装裱修复技艺、古书画临摹复制技艺、青铜器修复技艺、古代钟表修复技艺、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等5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为文物看病过程中,一些失传的老技艺也有望重生。比如“梅坞”匾使用的 “粘蜡”工艺已失传。故宫文物修复师研究发现,这种镶嵌玉石的技法没有任何腐蚀性。因此此次修匾,修复师将采用松香等重新恢复老技艺。
180万件文物高科技“体检”
在采用传统工艺保养修复文物的同时,文物医院配备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文物诊疗设备。故宫院藏的180余万件文物“体检”时就能享用最新科技,如文物专用CT机、显微观察设备、材料分析设备和无损探伤设备等。
这座文物医院还具备文物保护管理与展示宣传功能。目前,医院正研究预约开放细节,并将择机公布。未来,观众不仅可以看到文物“复活”的全过程,还有机会跟文物修复师们讨教。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说:“通过展示文物修复过程,希望更多观众能了解文物修复的科学性。”
释疑
为何起名文物医院?
单霁翔:将文保科技部展示区命名为“故宫文物医院”,一是因为文物修复是一个科学的过程,像患者到医院看病一样,不仅需要有传统技术的工匠进行经验性地判断,也需要借助各类分析检测的仪器来诊断。二是《我在故宫修文物》纪录片播出后,文物修复受到欢迎的程度明显提升,通过展示文物修复过程,希望使观众真正体会到“工匠精神”。
故宫为中小学生辟“专区”
12月29日,故宫教育中心正式揭幕。这里将常年为中小学生及家庭观众提供宫廷特供的教育项目。
故宫教育中心设施位于午门内西侧、熙和门南北庑房内,面积约800平方米,由四个不同主题功能的教室和辅助空间组成。
另外,故宫建福宫花园延春阁一层昨天设立“建福榜”,首批上榜机构和个人有香港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等。他们累计为故宫捐资超过3亿元人民币。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表示, 立榜不仅能让故宫人铭记捐资机构和人士为博物院事业发展所做出的无私奉献,也是为了彰显高尚的公益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