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万象新,立春好风来。近日全省各地开展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的系列活动:栾川县颁布“一号文件”,明确规定红白喜事宴请不超20桌,随礼最高100元;台前县通过县乡村三级联动,发动群众积极参与文明乡风建设,持续深入地开展家风家训教育活动…… 城市里少了鞭炮声,却多了环保低碳新风尚。各地的新闻报道证实了笔者的感受,少放甚至不放鞭炮,潜移默化成为都市居民过年的自觉行为,与往年同期相比,空气污染程度有所减轻。这是不少城市多年来提倡文明过节的可喜成果,也是环保意识提升的具体表现。
移风易俗的行动,让我省乡俗民风、社会环境新风扑面。“过去是个事都要请客送礼,表面风光内心叫苦”,“过去整个街区硝烟弥漫,不得安宁”,像这样早已与时代脱节,变了味、走了样的习俗,以及一些迷信化、低俗化的风气,既不符合现代文明,也并非人们内心真正的向往。再对比如今的光景,群众对移风易俗改革可以说是打心眼儿里拥护。透析各地移风易俗改革的实践,笔者觉得,其最成功的做法莫过于政府做移风易俗的“推手”,引导群众照章办事,通过堵疏结合这套“组合拳”,让移风易俗“实起来”。
开展移风易俗不可孤立,应与创新社会治理、建设文明河南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党员干部和公务人员要为群众做表率、带好头,所谓“风成于上,俗化于下”。另一方面,移风易俗既要注重“破旧”也要重视“立新”,力求让新风俗、新习惯有人情味、有文化味。政府的“推手”作用,体现在因势利导,帮办而不操办、引导而不误导。比如一些地方建立红白理事会的做法,就是政府提倡、干部带头、民间主导,比起单纯依靠一纸公文严令禁止,要柔性许多,也易于群众接受。
金猴举棒驱旧俗,雄鸡报春迎新风。习俗重在倡导,更在养成,贤良带头,众人相随,久久为功,便会形成如沐春风般的好氛围,饮一盏岁月留香,品一脉情意悠长。
台前县
群众拥护“新标准”
□记者 王映 通讯员 王为峰
“既然大家都按新标准,咱也不能落后,让别人看笑话。”2月3日,台前县后方乡张庄村村民孙远库说。头一天,孙远库的女儿订婚,执行的就是新标准。
“以前农村红白事好攀比,现在有了新标准,群众都发自内心拥护。”张庄村党支部书记孙久道告诉记者,春节期间,村里三对结婚的青年,全都执行的是新标准:烟每盒10元、酒每瓶20多元、宴席每桌200多元……“咱老百姓既省了钱,又有面子,这年也过得更开心了!”孙久道兴奋地说。
为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的陋习,今年元旦前夕,台前县下发了《农村红白事标准参照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对红白事的彩礼、酒席等提出指导标准。
“标准”有了“指导”,关键是如何落实。据台前县文明办主任蒋坤介绍,该县以宣传教育为主,从规范引导入手,从村民自治落脚,组织引导各乡镇召开村党支部书记会议、村红白理事会负责人培训会、民间媒人培训会等,利用倡议书、村喇叭、标语、板面、宣传车、微信、微博、公益广告等,大张旗鼓宣传移风易俗。
台前县侯庙镇许集村红白理事会会长许庆海告诉记者,村里参照县指导意见,经全体党员、村民代表讨论通过,制定了村规民约,如果不按新标准执行,红白理事会的人都不参加,事儿就很难办下去。
台前县后方乡王楼村的民间媒人季瑞青是个热心肠,她不图钱、不图利,时常在村里调解邻里之间、婆媳之间矛盾,每年都撮合成十几对婚姻,深得群众信任。此次,她主动担当宣传员,挨家挨户发放倡议书:“凡是我介绍的对象,都得执行新标准,必须的!”
“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支持,为我们提供了强大动力。”台前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李传军表示:“我们将以群众满意为最高标准,去陋习,树新风。”
栾川县
婚事新办丧事简办
记者 田宜龙 通讯员 李艳
在栾川县栾川乡樊营村,以往红白喜事大操大办陋习盛行,今年初,该村因洛栾高速公路和旅游项目开发回迁的百户村民,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却没有一家大操大办。
改变这一切的,是栾川县开展的“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主题活动。
针对部分地区盛行大办红白事、铺张浪费、奢侈攀比风,栾川县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全县各行政村(社区)建立健全红白理事会制度,并明确红白事标准和要求,做到“婚事新办、喜事廉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
“有的家庭因为办红白事,还出现了因‘婚’返贫、因‘丧’返贫的情况。”2月3日,栾川县文明办负责人说,婚丧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直接增加了群众负担,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相违背。
通知中,栾川县要求,对于婚事、满月等喜事一律不得提前设宴待客,当天待客一天;乡亲随礼一般控制在50元之内,最高不超过100元;对提前庆贺的宾朋一律茶水、糖果、瓜子和家常便饭招待;本村乡亲不坐席,帮忙人员一律吃大锅菜;二胎满月、升学、开业、楼房封顶等,一律禁止请客操办。同时,对操办白事,该县倡导采取“献一束花、植一棵树、敬一杯酒、开一个家庭追思会”等方式祭奠逝者。
据悉,为扎实推进移风易俗,确保活动收到实效,该县将加强督促检查,对党员干部违规违纪情况,纪检监察部门将及时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