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许昌6月20日消息(见习记者 张羲轮)仲夏,伴随着升温的气息,随之升温的还有闫楼村党支部领办的夜市,与城市中夜市不同,这片夜市伴随着宁静的树林与点点星光。
闫楼村党支部在“森林氧吧”中开设的夜市,让游客可以与稻田、树林相伴享受美食(央广网见习记者 张羲轮 摄)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多措并举为乡村经济提供新发展
长葛市后河镇闫楼村党支部书记闫东锋介绍说:“为了促进村庄发展,我们把闫楼村每一个边边角角都利用了起来。夜市区原本是一片低洼地,无法用于种植粮食。我们将其转变为能够为村民创收的场所。”夜市吸引了来自许昌、禹州等周边地区的游客,期间累计客流量超过1.8万人,营业额达到16万元,同时提供了38个就业岗位。
闫楼村在发展乡村经济方面不断创新探索。他们致力于构建种植、餐饮、旅游等完整的产业链条,并成立了长葛市乐福农民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与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合作建设了特色高端水果种植示范园,种植了11个品种的3200株桃树。水蜜桃和油桃的收获量逐年增加,预计今年的销售收入将达到35万元。
闫楼村水果种植示范园内,果树茂盛,农民采摘后正要运往包装地(央广网见习记者 张羲轮 摄)
闫东锋告诉记者:“我们今年第一批水蜜桃还没成熟的时候就被预定出去了,采摘售卖了4000斤,收入大概2万元了,现在第二批油桃也卖了一大半了。”他表示,通过与合作社和企业的合作模式,许多村民们成为了“股东”。
党建引领为乡村治理提供新突破
闫楼村党支部积极推进党建工作,采取一系列创新做法,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特别是通过实施“红色小积分”制度,深化和细化党建工作。
在闫楼村村委的公示栏上,展示了“党员积分管理评定办法”,附近的公示栏上公示了“党员积分制考核结果”。这一制度为党员们的平时表现提供了明确的量化标准。在爱心超市的办公桌上,两本“党员积分量化管理考核台账”详细记录了闫楼村爱心超市的党员积分兑换标准,包括加分项和扣分项,共列出37个相关考核标准。党员们可以利用这些积分在爱心超市兑换物品,激励他们积极参与村级事务管理。
闫楼村爱心超市的货架上的标着特殊的“价签”(央广网见习记者 张羲轮 摄)
退役老兵闫丙乾对记者说:“帮助别人一直是我感到开心的事情,而‘红色小积分’制度在某种程度上为身边的人们提供了动力。”他认为这个制度激励了党员和村民积极参与村里的工作,为闫楼发展作贡献。
除了“红色小积分”制度,闫楼村党支部干部开拓思维,调动村民积极性,以“一元钱”工程为例。
为了改善人居环境,闫楼村实施了“一元钱”工程,要求每位村民每月缴纳一元作为卫生保洁费用。村里设立了专职保洁员岗位,通常由困难群众担任。保洁员们每天清扫村道,保持道路的干净整洁,改善了村庄的卫生状况。
“村里都很注重人情,乡里乡亲的能帮点就帮点,大家都很自觉地维护卫生,基本没有乱扔垃圾的,不会把工作都压在保洁员身上。”保洁员杨群英对记者说道。
通过“一元钱”工程,闫楼村引导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治理,构建了全民治理格局,实现了“整洁村貌靠大家”的目标,同时解决了保洁资金紧张问题,为困难群众提供了稳定收入。
闫楼村的保洁员杨群英,忙碌在村庄的道路上,清扫保持村庄的整洁(央广网见习记者 张羲轮 摄)
同时,闫楼村党支部利用新媒体平台,开通了“闫楼我的老家”公众号,既是信息发布平台,也是党群交流和服务群众的平台,让远在千里之外的村民尽晓家乡事,许多闫楼人通过公众号了解到家乡所需,为村里作出了许多贡献。
村党支部书记闫东锋表示:“村头那块闫楼村村民的村牌石,是一个老乡捐赠的,爱心超市的物品一半都是由党员群众捐赠的,有的直接在超市存入3000元,让超市定向采购所需物品,这些都是凝聚党员群众人心带来的好结果。”
闫楼村党支部以党建引领,通过“红色小积分”制度、“一元钱”工程等创新做法,加强了党员的管理和奖惩机制,同时借助“闫楼我的老家”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进一步加强了党群之间的联系,促进了党建工作和村庄发展的良性互动。这些举措提高了党员和群众的参与度,凝聚了村庄力量,使党建工作与村庄发展相互促进。
闫楼村党支部创新思维,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将洼地改造成了夜市和烧烤热门地;注重党建引领,采取了"党支部+公司+农户"模式,促进农户共同发展集体经济;党支部干部开拓思维,将党员和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变被动为主动建设自己的家乡。在擦亮“五星”支部这块金字招牌,浓墨重彩书写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中,这座乡村后劲更足,前景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