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活用“水之利”,克服“水之害”,是每一个城市要面临的首要问题。
据市气象局预测,今年夏季(6月至8月)我市气候状况总体较差,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偏多,尤其是7月至8月大部分地区可能出现区域性暴雨,对防汛抗旱工作增添了难度、提出了挑战。
当前,我市正值主汛期,暴雨天气时有发生。那么,我市防汛工作准备情况如何?能否顺利迎接防汛“大考”?日前,记者就相关情况进行了采访。
(相关资料图)
早部署,争取主动保安澜
及早谋划防汛抗旱工作,扎实做好汛前各项准备,是赢得主动、夺取防汛抗灾胜利的不二法则。
目前,市委、市政府已成立防汛应急重大事项决策小组,由市委书记和市长牵头,负责防汛应急重大事项决策。市防汛抗旱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负责市防指日常工作,市防指下组建15个防汛工作专班,在启动Ⅰ级、Ⅱ级应急响应时,专班负责人在市防汛抗旱指挥中心24小时集中办公,及时处置各类突发灾情险情;调整市防汛抗旱指挥部领导及成员,建立健全扁平化防汛救灾指挥体系。
我市还出台了各项工作方案,完善了各级责任人体系,理清了防汛抗旱的组织体系,明确了各类工作流程,压紧压实各级党政领导、各单位主要负责人防汛指挥领导责任;同时,细化重点部位责任,汛前落实河道、堤防、险工险段、小型水库、涵闸泵站等汛期行政责任人、技术责任人和管理责任人“三个责任人”,山洪灾害“县、乡、村、组、户”五级责任人,地质灾害隐患点巡查监测责任人和村(社区)、企事业单位、居民小区楼院的防汛责任人,压紧压实防汛应急基层组织指挥责任。
此外,我市高度重视重点防洪工程、防汛薄弱环节和隐患排查整治情况,在2月23日就印发文件《关于切实做好汛前准备工作的通知》(许防办〔2023〕1号),要求各县(市、区)和市防指成员单位就2023年防洪工程和防汛薄弱环节开展全面、细致的排查,并制定隐患排查整治“问题、任务、责任”清单,明确隐患问题、责任单位和整改完成时间。4月10日,我市下发《转发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防汛抗旱风险隐患排查整改的通知》,再次强调要做好汛前隐患排查。我市共排查汛前隐患155个,其中水库水闸类问题隐患26个、河道淤积堵塞类问题29个、河道险工险段及水毁隐患20个、城区积水点问题50个、影响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防汛隐患23个、公共基础设施类隐患7个。我市对所有问题隐患,均已明确整改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已整改完成148个、未完成7个,汛前未整改完成的隐患,均制定了临时度汛措施。
抓重点,落细落实不含糊
趋利避害,方得长久。
我市境内防洪工程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一是水库,境内登记在册水库共26座。其中,省管大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2座、小型水库23座,主要分布在禹州市、长葛市、襄城县和建安区4个县(市、区)。二是防洪水闸,共有大型水闸3座,分别为北汝河大陈闸、颍河化行闸、清潩河赵庄闸,中型水闸34座。三是防洪河道,流域面积超过1000平方公里的主要防洪河道5条,分别是北汝河、颍河、双洎河、清潩河、沙河。
从3月份以来,市水利局组织技术人员对市、县各级防洪工程开展了横到边、纵到底的隐患排查工作。根据排查情况,4月18日我市下发了《许昌市2023年度水旱灾害防御隐患整治责任清单》,交办各类防汛隐患17个,并明确了问题整改时限和责任人。截至目前,各项隐患问题采取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式,已全部落实整改措施。
此外,在水库方面,我市公布了25座中小型水库行政、技术、巡查责任人,并组织对新上任的责任人开展线上培训,提升责任人履职尽责能力;组织建设了小型水库雨水情监测和大坝安全监测设施,提升小型水库安全监测水平。在河道方面,我市积极清除河道内阻洪、碍洪设施,在重点险工险段,预置了砂石等抢险物资。在山洪灾害方面,我市明确了县、乡、村、组、户五级责任人,落实了包保措施,健全了预警“叫应”机制,确保责任人收得到预警、作得出回应,及时有效组织开展转移工作。
与此同时,我市对水库、水闸等防洪工程及其机电、启闭配套设施和水文测报设施进行全面检修、维护;重点对泄洪闸门开展了从闭合至最大开启高度的全程试车运行,确保一旦发生洪水,各项泄洪设施正常运转;组织市、县水利防汛物资管理单位对现存物资进行全面盘查、维护,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用得上。我市还及时调整充实水旱灾害防御专家队伍,落实水利抢险技术专家16名,并建立了县级干部、专家分组包县机制,确保一旦发生险情,及时有序开展抢险技术支撑工作。
重准备,强化保障筑防线
宁可备而无用,不可用而无备。对防汛应急工作而言,强有力的保障是关键。
全市共存储发电机、冲锋舟、水泵、铅丝、石块等总价值3289万元的抢险物资,主要抢险类物资数量较去年大幅增加;储备救灾帐篷、被服、装具、工具等4大类物资10万余件(套),市本级正在补充储备自然灾害生活类救灾物资2大类4个品种8000余件(套),基本可以满足防汛备汛和转移安置救灾需求。
此外,市本级和各县(市、区)依托现有力量共组建各类重点应急救援队伍55支3499人,各类应急救援装备器材2157件(套)。全市110个乡(镇、街道)均成立了应急管理委员会,设立应急管理办公室,建立乡级兼职救援队115支3416人,设立乡级物资储备点156个。我市初步完成了乡(镇、街道)“1+4”和行政村(社区)“1+3”应急体系建设任务。同时,我市扎实推进市级100人的综合救援突击队建设,将在汛期进入集中训练和备汛备勤状态。
与此同时,我市还建设了市、县两级应急指挥专网,安装了370M集群通信系统固定基站,并指导各县(市、区)对现有应急指挥车、视频会商系统、应急手持终端和个人手机视频通信功能进行有效融合,实现了事发现场与指挥中心随时视频指挥和图像上传,有效拓展了现有平台的功能作用,为各级快速指挥处置突发事件提供了技术支撑。
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会同市水利局、气象局、农业农村局、政数局,将全市涉水、涉灾的水利工程动态监管系统、防汛抗旱态势分析系统、蓝天卫士、智慧城管、智慧工地、莲城智能体视频融合共享平台等数据资源接入市应急指挥综合平台,提高辅助决策和应急指挥水平。
护江河安澜,保一方平安。我市将继续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则,从严从实落实防汛各项措施,全力应对可能发生的洪涝灾害,以实际行动筑牢防汛救灾的铜墙铁壁。
本报记者 武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