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玉钺
礼起源于祭祀等活动。《说文解字》云:“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从示,从豊,豊亦声。”王国维认为,卜辞中的豐(丰)“象二玉在器之形,古者行礼以玉,故《说文》曰:‘豐,行礼之器’,其说古也矣”。而礼器就是依托于礼仪制度并且为礼仪制度服务的器物,是礼制的载体,也是礼制的一种表现形式,包括玉器、青铜器等。
现代考古学研究表明,中国上古礼器就材质而言主要经历了玉礼器(史前)和青铜礼器(商周)两大阶段,至迟从仰韶时代晚期,我国已经有了礼的萌芽。中原地区进入夏代,夏代玉礼器逐步完备起来。到了公元前1750年之后二里头文化时期,玉礼器种类更加丰富,以下五种玉器最具代表性。
牙璋。牙璋从器物形体看是一种有刃的器物,器身整体呈扁长条状,上端有斜刃或弧刃,下端呈长方形,底部两侧或有突出的阑或齿牙形修饰。我们认为,新砦遗址出土的长条形、带穿孔的玉器就是最原初的璋。
柄形器。柄形器是二里头文化出土最多的玉器,呈长条状,一般器首较平,向下内收为颈部,器身有扁平片状、方形柱状和圆柱状等,末端平齐或磨成尖状,有的还有穿孔。二里头遗址出土柄形器 22件。
玉钺。《说文解字》云:“戊,大斧也。”段注:“俗多金旁作钺。”穿孔石斧为钺,最初的石钺应该与斧功能相近,随着战争和早期国家的发展,钺已经成为专门性的武器,并逐渐转化为王权的象征。二里头遗址出土玉钺共5件。钺分长梯形和矮梯形两种,均为平背弧刃,刃为双面刃。有的钻一孔,有的钻两孔。有的在两侧有凸出的扉牙装饰。
玉戈。《释名·释兵》载:“戈,句戟也。戈,过也,所刺揭则决过,所钩引则制之弗得过也。”戈可能由石镰演化而来,玉戈实质应是一种象征性的礼器。二里头遗址出土玉戈3件,均大体作扁平长方形,内援区分明显。
玉刀。《说文解字》云:“刀:兵也。象形。凡刀之属皆从刀。”从考古发掘来看,大多数玉刀尺寸大、形体薄,而且无使用痕迹,应不是作为实用器,可能是一种象征性的礼器。二里头遗址出土刀5件,均为背短刃长的梯形,有的两侧饰有扉牙,刀身均有穿孔,以三孔为多,也有七孔者。
除上述五类玉器外,尚有别的玉器,可能也充当了玉礼器,只是有待学者们继续深入研究。
编辑:梁倓坦 校对:龚政明责编:杨伟峰 终审:刘力华